按照液晶模組的原理,我們可以來看看工藝生產流程。由于在制造過程中,組裝區和包裝區所需要的“人力”成本還是相當可觀,因此難怪臺灣紛紛把大陸作為模組部分的首選——除接近客戶外也可大幅降低成本。
生產流程詳述:
首先是異方向性導電膠(ACF)貼附:利用異方向性導電膠(可當作雙面膠看待)黏附于IC和Cell間,提供導通和粘合之功能;其次進行集成電路(IC)壓合作業,目的是為了使面板線路與IC線路通過導電粒子導通,以達到電流信號流通的目的。
接下來是可撓式線路板(FPC)壓合作業:FPC是軟性印刷板,起連接訊號的作用,經過這一步壓合我們可以使面板線路與FPC線路通過導電粒子導通以順利連接信號。
最后一步壓合是集成電路板(PCBA)壓合,通過這個步驟我們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可以使FPC和PCB的線路通過導電粒子導通,從而讓電流信號流通,第二是機臺壓合提供一定的溫度、壓力通過控制壓合時間,AFC可在高溫下聚合硬化而將兩種不同材料連在一起以提供足夠的工作強度。
操作細節
1.檢測壓合好壞
2.需要用五百倍的電子顯微鏡讓液晶分子與顆粒狀顯示
3.檢測玻璃基板是否與規格相符,包括:玻璃厚度、尺寸、平坦度等項目
4.必須檢查玻璃的外觀上是否有刮傷、陰影或表面上任何的變化
5.用鈉燈顯色性差檢查彩色濾光片正反面的不均勻性(Mura)
本文由深圳LCD、LCM、液晶模塊、液晶顯示屏、液晶模組、點陣模塊、筆段模塊、液晶面板廠家瑞祥微電子搜集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381867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