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N液晶顯示屏采用無源矩陣電極結構,電極眾多,不可能在像素顯示的時間內維持一個持續的電場,因此,一般不采用靜態驅動,而是采用動態驅動。
STN液晶屏的動態驅動示意圖如圖1所示。圖中的無源矩陣由液晶屏的上、下玻璃基片內表面多個行電極(也稱水平電極、掃描電極、掃描線或Ⅹ電極)和列電極(也稱垂直電極、選址電極、選通電極、數據線或Y電極)組成,行電極將按時間順序加上一串掃描脈沖電壓,列電極與行電極同步,分別輸人選通電壓波形和非選通電壓波形;在雙方同步輸入驅動電壓波形的一瞬間,將會在該行與各列電極交點像素上合成一個驅動波形,使該行上相應的像素點被選通。所有行被掃描一遍,則全部被選通的像素點便組成一幅畫面,但是這個畫面上各行的像素是在不同時段內被選通的,所以也稱這種方法為“時間分割顯示”或APT(逐行)驅動法。由于每一個顯示圖案都是由不同時間分割區顯示的像素瞬間組合而成的,像素上沒有真正意義的持續顯示狀態,所以又稱為動態驅動。

圖1 STN液晶屏的動態驅動示意圖
通常,將所有掃描行電極施加一次掃描電壓的時間叫做一幀;每秒內掃描的幀數叫做幀率;將每掃描行電極選通時間與幀周期之比稱為占空比,它等于行電極數的倒數,即1/N。
動態驅動是STN液晶顯示屏最常用的驅動方式。一個矩陣若由m行和刀列組成,則有m×n個像素,采用動態驅動只需要m+瓦根電極引線,不但能大大減少電極引線,還可以大大減少外圍驅動電路的成本,因此,應用十分廣泛。
方法技巧
動態驅動法不僅廣泛應用于STN液晶顯示屏中,而且在筆段式TN液晶顯示屏(液晶數碼管)中的應用也十分普及。對于1~2個筆段式數碼管,曲于筆段較少,可采用靜態驅動法。但是,如果采用多個筆段式數碼管,由于筆段像素很多,不可能在每個像素上都設置單獨的外引線,此時可采用動態驅動。
例如,對于六個數碼管,可將其背電極單獨引出,作為行電極,將其前電極的對應位連在一起(即六個筆段式的六個a接在一起,六個b接在一起……共七段),再分別引出,作為列電極。所以,總的電極引線數為6+7=13根。工作時,各背電極(行電極)上的電壓順序接通,稱為掃描。例如,第四位數碼管的背電極被“接通”,同時對第四位數碼管各筆段輸入顯示電壓或不顯示電壓,雖然這些電壓也同時施加在其他數碼管的各筆段上,但是,曲于這些數碼管的背電極未被“接通”,所以不起作用。如此,背電極輪流被“接通”,其上的筆段相應地顯示,如有六個數碼管,則每一個顯示的時間只有1/6;如果對背電極掃描的速度足夠快(每秒輪流50次以上),由于人眼“視覺暫留”的特性,感覺不到顯示器的閃動,所看到的就是連續顯示的六個數字。
本文由深圳LCD、LCM、液晶模塊、液晶顯示屏、液晶模組、點陣模塊、筆段模塊、液晶面板廠家瑞祥微電子搜集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381867214! |